[UP] add some viki files, knowledge.
[arrow.git] / viki / kernel / initramfs / do-initramfs-steps09.viki
blobe6cc57c4027017daeaee4267f8b301e3485a56ef
1  精通initramfs构建step by step (九):内核编译时构建initramfs补遗
3 二十七、直接把cpio打包文件编译进内核
4 如果我们有一个已经做好的cpio格式的initramfs,可以在内核编译时直接编译进内核。回忆一下第一节的内容,我们在内核配置参数中的initramfs sources配置项下输入构建initramfs的目录路径。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输出现成的initramfs的文件名,这样在内核编译时,就可以把它编译进内核了。
5 使用这种方法,有两点需要注意:
6 (1)cpio文件不能压缩。一般作为initrd的cpio文件都经过了压缩,所以编译前需要先把压缩过的文件解压。
7 (2)cpio文件的后缀名必须是 .cpio。内核编译通过 .cpio的后缀名来识别此文件是cpio打包文件,而其他文件后缀名则会被认为是initramfs构建的描述文件(关于描述文件,下面后详细说明)。
9 二十八、用描述文件构建initramfs
10 用内核编译工具构建initramfs的第三种方法是使用描述文件。在内核配置参数中的initramfs sources配置项下可以输入initramfs构建描述文件的文件名,内核编译工具根据描述文件完成initramfs的构建。
11 描述文件的语法格式的说明如下:
12 # a comment
13 file <name> <location> <mode> <uid> <gid>
14 dir <name> <mode> <uid> <gid>
15 nod <name> <mode> <uid> <gid> <dev_type> <maj> <min>
16 slink <name> <target> <mode> <uid> <gid>
17 pipe <name> <mode> <uid> <gid>
18 sock <name> <mode> <uid> <gid>
20 <name>     name of the file/dir/nod/etc in the archive
21 <location> location of the file in the current filesystem
22 <target>   link target
23 <mode>     mode/permissions of the file
24 <uid>     user id (0=root)
25 <gid>     group id (0=root)
26 <dev_type> device type (b=block, c=character)
27 <maj>     major number of nod
28 <min>     minor number of nod
30 例子:
31 我们用描述文件的方式,构建第一节中的hello world的initramfs。
32 hello-init.desp:
33 dir /dev 0755 0 0
34 nod /dev/console 0600 0 0 c 5 1
35 file /init /home/wyk/initramfs-test/hello_static 0755 0 0
36 在内核配置项initramfs sources中指定描述文件hello-init.desp,编译内核时就会生成hello world的initramfs,运行效果与第一节用指定构建目录的方法构建的initramfs的完全相同。
38 注意:在内核帮助文件中,提到initramfs sources配置项可以指定多个目录或描述文件,内核会汇集这些目录或文件生成一个initramfs。但从我的试验来看,initramfs sources只接受单一的目录名或文件名,输出多个目录名或文件名(之间用空格分隔),内核编译时就会出错。也许是我的方法有误,还望读者指正。
40 ---下节预告---
41 前面编译busybox时,都是连接到了glibc库。但是glibc库比较大,而且busybox不能静态连接(有资料讲可以通过修改busybox源码来静态连接glibc),在initramfs容量受限或需要静态连接的情况下,使用uclibc库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。在initramfs中如何使用 uclibc库,这就需要看看下一个step:
42 精通initramfs构建step by step (十):uclibc